當前位置:首頁 |
|
8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強化保護運用、護航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的有關情況。
2025年8月26日 15:00
[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 衡付廣]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來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系統新聞發布廳,參加我局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去年10月,我們邀請媒體朋友前往陜西,向大家介紹了西部12個?。▍^、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整體情況。近一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與西部各省(區、市),結合區域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條件,“一省一策”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取得新的成效。截至今年6月,西部地區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53.1萬件,有效注冊商標量達到700.6萬件,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978個,核準以地理標志注冊集體商標、證明商標2399件,數量均保持穩步增長,這充分表明西部地區創新能力在持續提升,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板塊。
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打造行業標桿,西安等7個西部地區城市及12個西部地區縣(市、區)積極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市、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打造了一批知識產權強市強縣建設的樣板。二是優化創新環境,在寧夏、新疆以及廣西柳州、四川綿陽等地新建4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多個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一站式”服務,護航當地企業創新發展。三是促進轉化運用,構建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西部地區2361家高成長性企業入選,占全國四分之一;在陜西西安、內蒙古包頭、新疆烏魯木齊等地舉辦多場跨區域專利轉化對接活動,簽約金額近2.1億元。四是擴大對外開放,去年,第十八次中歐兩局局長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辦,今年,第十六屆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將在陜西西安舉辦。
[2025-08-26 15:01]
[衡付廣] 為了更好地展現西部地區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今天,我們邀請到陜西省有關部門來到現場,介紹“加快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的“陜西答卷”。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有:陜西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沈黎萍女士,陜西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嘉輝先生,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魏重光先生,西安市政府副秘書長楊佐濤先生。我是發布會主持人,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衡付廣。
首先,請沈黎萍局長介紹陜西“強化保護運用、護航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的有關情況。
[2025-08-26 15:02]
[陜西省知識產權局局長 沈黎萍] 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能夠在知識產權系統新聞發布廳介紹陜西知識產權工作。借此機會,對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給予陜西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陜西的時代使命和戰略定位。我們深刻領會總書記對陜西的殷切期望,深入貫徹總書記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堅定信心、敢于創新、主動作為、奮楫爭先,加快推進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全力將陜西打造成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
近年來,陜西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截至今年6月,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12.5萬件,有效商標注冊量87.9萬件,地理標志產品96個。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加速釋放。實施知識產權轉化運用“靈犀計劃”,著力破解技術供給與產業需求“雙向盲區”,有效促進知識產權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高效轉化。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著力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在西部地區率先完成知識產權綜合立法,加快建設西安市知識產權強國示范城市,以及漢中仙毫、富平縣、眉縣獼猴桃、橫山羊肉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行政執法、司法保護“攥指成拳”合力致遠。管理服務同步優化升級。積極融入全省深化“三個年”活動、打好“八場硬仗”的生動實踐,建成全省知識產權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引進先進專利轉化和交易機構,百名知識產權特派員下沉產業一線,開展“面對面”服務。
[2025-08-26 15:03]
[沈黎萍] 我們著力把良好工作基礎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績,不斷激活知識產權賦能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對外開放的更大能量,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賦能產業攀高向新。發揮陜西科教資源富集、工業體系完整的優勢,聚焦我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拓展陜西省、西安市2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產業領域,增強陜西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深化全省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專利賦權,盤活存量專利,貫通“確權評估、交易對接、金融支持”服務閉環,做優轉化增量,架設專利成果轉化的“跳板”,全省83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盤點存量專利近9萬件,其中6.3萬件進入全國可轉化專利資源庫。推動數據知識產權制度性突破,建立多場景牽引、多行業融入、多主體支撐的生態試點,打通數據要素流動“通道”。我們積極探索“專利+地理標志”“數據資產+商標”組合質押模式,用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工具箱,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做大知識產權金融“蛋糕”。
[2025-08-26 15:04]
[沈黎萍] 二是助力培養發展環境。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優化全省知識產權領域營商環境。省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常態化協調解決打擊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過程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持續推進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程序銜接、標準統一等“一張網”協同保護。我們布局建設了省級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項目17個,在英國、哈薩克斯坦建立我省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聯合法院、檢察院建成技術調查官隊伍,與省貿促會共建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成立涉外知識產權服務協作體,實現了涉外知識產權“多個點”的專業保護。全省各級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不斷強化對創新成果和創新生態的保護。2023年以來,公安機關共偵辦相關案件1773起,涉案金額20.8億元;檢察機關辦理各類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065件,法院系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75萬件,市場監管系統辦結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1404件。
[2025-08-26 15:05]
[沈黎萍] 三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按照全省“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升級、陜南綠色循環”區域定位,加強分類指導、突出產業特色,推動工業強市、農業大縣、特色小鎮運用知識產權增強發展動力。專利支撐創新型經濟提質擴面,聚焦全省3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深入開展專利導航,促進創新資源高效整合,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商標、地理標志賦能縣域經濟發展,打造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重要引擎,“柞水木耳”地標變“金標”,全縣木耳總產值13.3億元,“小木耳”成為托起鄉村振興的“大產業”。實施“地理標志+文化/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注重品牌化運營和文化價值挖掘,延安市推出“延安蘋果花海觀光+紅色研學”文旅線路,既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又讓紅色土地上的農耕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全省地理標志深加工產品及其帶動的紅色文旅產業總規模達到2500億元。
四是打造開放發展新格局。我們與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九省份等建立跨區域、高層次知識產權協作機制,把知識產權的“小生態”變成了開放發展的“風景線”。連續4年舉辦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知識產權合作交流活動。今年創新舉辦絲路(陜西)國際地理標志產品交易大會,引領國際地理標志貿易合作新風向,大會現場成交330萬元,意向采購金額1.38億元。我們還密切協同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等平臺,支持“陜西制造”“陜西品牌”走出去。與西安多所重點高校開展合作,攜手建設“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對話發展的新平臺。
下一步,陜西知識產權工作將搶抓機遇再爭先,切實增強各個方面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和實效性,在“沒有先例”的方面做出“典型示范”,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多培養些“獨門絕技”,在“個性特色”方面更突出一些“比較優勢”,為深化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陜西新篇章貢獻更多力量。謝謝。
[2025-08-26 15:06]
[衡付廣] 謝謝沈局長的介紹?,F在歡迎大家舉手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5-08-26 15:07]
[總臺央視記者] 陜西豐富的科教資源是創新發展的重要優勢,請問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將科教優勢轉變為發展活力方面,知識產權部門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2025-08-26 15:08]
[沈黎萍] 謝謝你的提問。近年來,陜西知識產權系統錨定“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目標任務,加強部門間協同攻堅,加快專利轉化運用。重點突出 “四個強化”。
一是強化有組織科研,提供轉化的支撐。制定《企業高價值專利培育》《專利申請前評估》兩個地方標準,支持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地質研究院等企業和院所牽頭組建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助力破解“卡脖子”技術問題。同時我們推出了知識產權特派員制度,為重大科技項目提供一對一的服務。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占比自2020年以來累計提升13個百分點,企業創新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我們省知識產權局啟動了“黑馬企業”培育計劃,按照“分級分類、按需服務、匹配政策”模式,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服務鏈“五鏈”資源精準滴灌,助力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做大做強。
二是強化科產教融合,加快轉化的速度。深化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剛才我也提到,我省83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6.3萬余件專利已納入全國可轉化資源庫。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院士團隊“2個月孵化估值2億元企業”的案例,成為了我們陜西科技成果轉化“陜西速度”的最新注腳。陜西是首批開展專利開放許可制度試點,我們在供需雙方交易環節和許可成本上做減法,在資源整合與服務支持上做加法,激活高校和科研機構“沉睡專利”,匹配中小企業創新需求。通過推行以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為主要內容的“三項改革”,以及我們知識產權領域的賦權改革,三年來全省高校和科研機構向中小微企業轉讓專利1.2萬余件?!拔鞅惫I大學以‘三項改革’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成功做法入選2024年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三批典型案例。
[2025-08-26 15:09]
[沈黎萍] 三是強化渠道暢通,提升轉化的效率。創新推出“靈犀計劃”,打造專利轉化對接平臺,打通“需求挖掘—智能匹配—資源對接—金融賦能”的服務鏈條。目前,我們已聚焦氫能、數控機床等重點領域舉辦四期活動,梳理技術需求340余項,匹配2000余件五星專利,促成包括西安交通大學車載氫燃料電池用超高速空氣壓縮機專利等56件專利對接成功,轉化金額2.8億元。建成氫能、鈦及鈦合金2個產業專利池。陜西已經連續三年舉辦“秦創原”高價值專利大賽,以賽助研、以賽提質、以賽促轉,推動7個獲獎項目落地實施。
四是強化專業服務,打造轉化的生態。建設陜西省知識產權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推出公益性專利智能檢索分析系統“靈瑣”,全省重點產業鏈專利資源實現實時更新,用戶數達1.2萬,訪問量319萬次,為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數據支撐。我們還引進專業技術交易機構落地陜西,組建“西安知識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完善轉化服務鏈條。開展知識產權職稱評定,打通知識產權人才的職業晉升通道。依托西安交通大學技術經理人學院,培養“知識產權+技術轉化+產業運營”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運營實務人才。
有恒心者事必成。我們將在繼續做好這四個強化工作的基礎上,圍繞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深化落實《進一步提升高校院所專利轉化運用效益形成長效機制若干措施》,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從研發到產品到走向市場的轉化落地,助力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質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的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謝謝。
[2025-08-26 15:10]
[上海證券報記者] 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一環。請問陜西省在“知識產權+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2025-08-26 15:11]
[陜西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李嘉輝] 謝謝你的提問。知識產權金融是科技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省近年來著力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強化知識產權金融運用,提升專利產業化潛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大三個方面工作力度:
一是強化協同,完善知識產權金融政策和工作機制。省委金融辦會同省級相關部門出臺科技金融50條措施,對知識產權金融作出專門安排,同時,還出臺了《陜西省知識產權金融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開展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強化知識產權金融政策引領。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設立“秦知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金,為貸款額度3000萬以內的中小微企業最高給予50%的風險補償。構建知識產權保險補貼政策體系,2023至2024年,我省已為232家次企業補貼保費300余萬元。健全知識產權金融常態化對接機制,舉辦知識產權金融融資對接大會和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入園惠企”“知惠行”專項活動。
[2025-08-26 15:12]
[李嘉輝] 二是加大創新,提升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能力水平。引導金融機構圍繞知識產權金融加大創新力度,落地我省首單“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和首單“研發保+研發貸”服務模式。全面推行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無紙化辦理,陜西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達到43家,2023至2024年,全省專利、商標質押貸款近103億元。設立3家科技保險支公司,落地首單科技研發轉化綜合保險,對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科技活動提供保險保障超500億元。
三是深化運用,積極推進專利產業化和知識產權證券化。有效利用資本市場提升專利產業化潛能,推動科技型企業上市,全省共有科創板上市公司15家,成為國家多層次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試點均有首批企業入圍的5個省份之一。2024年,全省A股上市公司中擁有1000余件知識產權的上市公司達5家,擁有100件以上知識產權的上市公司29家,占比35%。支持具有專利優勢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納入省級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發布省級上市后備企業520家。2024年西北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深交所成功發行,兩期產品為22家企業融資1.67億元。2025年規模1億元的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型證券在深交所發行,成為中西部首單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支持的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型證券。
下一步,省委金融辦將有效發揮地方金融工作統籌推動職能,在金融賦能科技創新、深化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上持續發力,爭取更多更好的工作成效。謝謝。
[2025-08-26 15:13]
[鳳凰衛視記者] 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工作非常重要。請問,陜西省公安機關在保護知識產權、服務高質量發展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
[2025-08-26 15:14]
[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 魏重光] 謝謝你的提問。近年來,陜西公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貫徹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服務促進保障經濟發展、深化“三個年”、打好“八場硬仗”等工作部署,錨定“西部示范、全國一流”目標,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刑事保護職能,依法嚴打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取得顯著成效。三年來,全省共偵辦各類侵權假冒犯罪案件1773起,部省督辦重大案件13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100余名,涉案價值達到20.8億余元。
一是開展“十大行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按照公安部“昆侖”行動統一部署,陜西公安結合實際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統籌運用小集群、小區域、小專題主戰模式,持續優化精準打擊、深度打擊、規模打擊、聯動打擊偵查策略,聚焦人民群眾反應強烈的難點、痛點、熱點問題,先后組織開展網絡侵權盜版、商業秘密“安芯”等專項打擊整治活動,成功偵破一批部省督辦重大案件,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和企業合法權益。
二是前移打擊陣地,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提升犯罪打擊能力,陜西公安積極實施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將防范、服務和偵查工作前移到企業中去,在全省推廣建立公安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100余個,不斷延伸犯罪感知觸角,從企業收集違法犯罪線索2000余條,為精準打擊侵權假冒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5-08-26 15:15]
[魏重光] 三是強化數字賦能,創新警企協作模式。陜西公安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深入探索企業“健康體檢”、風險防控“護城河”、版權保護聯盟等新舉措,打造“公安+檢法+行政+企業”保護矩陣。統籌整合打假資源力量,擴充警種數據資源庫,創建犯罪偵查預警模型,構建“數據感知計算—智能研判分析—線索閉環處置”的三級體系,以大數據驅動偵查實戰效能提升。
四是實施“三個堅持”,護航產業健康發展。堅持以打促防范,夯實企業核心競爭力。實施以案倒查、以案促改,以企業暴露的風險隱患為切入點,提醒堵塞管理漏洞,幫助提出改進意見,全力推進源頭治理。堅持以打促服務,維護原創產品影響力。強化問題研究和重點攻堅,不斷調整優化偵查打擊策略,幫助企業找準維權方向,震懾犯罪分子停止侵權活動。堅持以打促治理,激活本土產業生命力。以企業“急難愁盼”為重點,主動巡查監控,針對犯罪分子造假手段,研究反制措施,阻斷犯罪產業鏈條,助力企業穩健成長。
三年來,全省公安機關已為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陜西知名企業挽回損失5.3億元,以高水平安全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護航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公安力量。謝謝。
[2025-08-26 15:16]
[知識產權報記者] 西安正在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圍繞這一目標任務,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了怎樣的支撐?
[2025-08-26 15:17]
[西安市政府副秘書長 楊佐濤] 謝謝你的提問。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是國家賦予西安的時代使命,更是陜西與西安驅動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引擎。近年來,西安市努力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積極開展改革探索,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聚力全方位挖潛、全要素支撐、全鏈條保護、全過程服務,不斷夯實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知識產權沃土。
一是統籌要素資源,持續激發自主創新“源動力”。制定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加快專利轉化運用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引導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建設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30余家;發布9個硬科技產業及19條重點產業鏈專利導航圖譜,引導資源向優勢領域集聚;布局建設5個“IP產業示范園區”,培育國家和省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89家、專利密集型產業13個、備案專利產品2508件。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4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發布的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榜中,西安位列第18位,居中國上榜集群第7位。
二是暢通市場機制,持續強化賦能發展“驅動力”。為解決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價值評估、技術交易等問題。我們依托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共建機制,采取“外引內聯”建設模式,引進國家級技術交易平臺,系統整合我市優質資源,合力共建“西安知識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打造集專利、商標、版權、技術成果等要素于一體的交易樞紐與成果轉化平臺,推動我市“好技術”獲得“好身價”、找到“好出路”。目前,各項籌建工作正在加速推進,計劃今年10月正式運營。
[2025-08-26 15:18]
[楊佐濤] 三是打造示范高地,持續提升輻射帶動“牽引力”。以高價值專利為引擎、以專業化服務為紐帶、以創新生態為基石,構筑西安知識產權“四園兩區四帶”。高新區作為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落地國家先進技術運營平臺、專利導航基地和專利審查員實踐基地,聚集知識產權服務機構603家;獲批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6家、高新技術企業超6000家。
四是夯實人才基石,持續匯集創新發展“支撐力”。將專利運營人才納入“西安英才計劃”,優化“人才—專利—產業”協同鏈條,近三年知識產權高端人才數量年均增長超過20%。推進知識產權學科專業建設,創立全國首家技術經理人學院,獲批知識產權專業學位授權點。在全國率先開展知識產權經理人培訓,打造出“科技紅娘”轉化運營金字招牌。舉辦“秦創原·知識產權強市大講堂”等品牌培訓活動,累計舉辦40余場,覆蓋創新主體超千家。建立“公益特派員+技術經理人”服務模式,累計為1019家企業提供精準“點滴”式服務。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發揮西安創新資源富集的優勢,堅持把知識產權的全要素融入到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全過程,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形成一批彰顯西安特色的標志成果。謝謝。
[2025-08-26 15:19]
[人民日報記者] “數實融合”正在重塑傳統產業格局。作為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地方之一,陜西是如何推動數據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的?
[2025-08-26 15:20]
[沈黎萍] 謝謝你的提問。數字經濟發展作為全省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主攻方向之一。我們知識產權系統主動融入全省發展大局,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鼓勵創新的作用,通過制度供給激活數據要素,全力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知識產權與數字經濟的雙向奔赴,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書寫了全新的答卷。
一是構建規則激發數據開放動能。會同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陜西省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與省法院、省檢察院簽訂了《數據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數據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共商、共享、共治機制,以強化數據權益保護激發高質量數據供給動能。建成上線“陜西省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平臺用戶量達到536家,提交登記申請939件,發放登記證書472件。
二是打造生態釋放數據價值勢能。圍繞貫通服務鏈做優價值鏈,推動建設“一中心為主體、一平臺為載體、一聯盟為實體”的數據知識產權生態體系,建成“陜西省數據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陜西省數據知識產權生態服務平臺”“陜西省數據知識產權生態聯盟”,通過這個體系整合鏈接數商、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各領域的服務資源。已實現數據知識產權質押增信金額1200萬元、資產入表2250萬元、被侵權保險保單100余萬元,創設了“公開許可”模式,推動數據精準匹配和快速授權,有效促進數據高效流通。
[2025-08-26 15:21]
[沈黎萍] 三是拓展場景做強數據應用效能。聯合省工信廳開展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在拓展數據知識產權創新應用,促進數實融合發展方面,持續放大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助力我省產業數字化轉型。按照場景牽引、數據賦能的思路,會同省工信廳、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省文旅廳開展了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典型案例征集評選工作,以典型示范帶動數據知識產權創新場景向發展實景轉化。正如這位記者講到的,“數實融合”正在重塑傳統產業的發展格局。大家都很所熟悉,我們西安有西安城墻,他們就登記了72項數據知識產權,用以守護這一千年城垣的數字新生,基于其開發的MR體驗項目《金甲衛城》,就是讓數據動起來催生了讓城墻活起來、也實現了文旅熱起來的效應。再比如,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登記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相關數據集,為移動車載、低空飛行終端的研發應用,搭載了強勁的“數據引擎”。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我們將繼續努力,著力數據知識產權的制度供給和要素供給上雙提升,在權益保護和交易流通上雙促進,在場景應用和產業融合上雙拓展,持續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求,助力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謝謝!
[2025-08-26 15:22]
[中國日報記者] “千年古都”與“現代新城”的交融是西安的鮮明特點。知識產權是如何助力傳統與新潮齊頭并進的?
[2025-08-26 15:23]
[楊佐濤] 謝謝你的提問。作為千年古都,西安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作為創新名城,西安擁有富集的科教資源和創新基因。在推動傳統與新潮融合發展的實踐中,我們將知識產權制度保障貫穿于歷史文化煥新傳承、煥新表達、煥新發展的全過程。
一方面,通過構建系統完備的全鏈條保護體系,筑牢傳統與新潮共生基石。目前全市有244個維權援助服務站、12個規范化市場,刑事司法、行政執法、仲裁“三協作”機制高效運轉,為“首店”“首發”等創新型經濟保駕護航。以保護毛絨潮玩“絨饃饃”為例,去年,根據西安特色美食肉夾饃為原型的這一原創設計一經推出便火爆“出圈”,市場監管、知識產權、版權、文旅等多部門協同織密保護網,對侵權假冒產品聯合整治,正版“絨饃饃”的銷售額半年內增長超50%,有效維護了“首發”利益。
[2025-08-26 15:24]
[楊佐濤] 另一方面,通過發揮“專利技術+商標品牌+版權創新”的疊加效應,促進傳統與新潮融合發展。我們綜合運用知識產權“組合拳”,推動傳統文化以知識產權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遺產”變“資產”。西安可視可覺公司《兵馬俑VR影院》項目,用數字化手段讓千年兵馬俑“活起來”,榮獲“第二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鄠邑區深挖民間藝術版權價值,讓農民畫、剪紙從民俗變成商品,成功入選全國2024年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12個試點地區?!疤奇ぁ薄耙记亍钡劝烟瀑浮⑶刭冈厝谌氤蓖嫖膭?,靠專利、商標構建起保護網?!按筇撇灰钩恰薄伴L安十二時辰”等以商標品牌整合文化資源,讓散落的歷史符號形成集群效應。
傳統文化是創新的富礦,現代技術是活化的利器,而知識產權就是連接兩者的橋梁。下一步,我們將以務實的舉措推動專利、商標、版權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培育出更多時代特征鮮明、地域特色濃郁、商業價值突顯的“西安品牌”。
一是架高保護創新的“護城河”。聚焦傳統與新潮融合,強化對新業態、新領域、新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明確傳統元素的使用邊界,系統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閉環,大力營造保護創新的最優生態。
二是探索跨界融合的“新路徑”。推動各類要素和資源向有能力、有潛力的企業聚集,支持和鼓勵企業大膽創新,用品牌思維激活文化IP,用數字技術喚醒文物記憶,用版權保護護航創意表達。
三是打造品牌建設的“金名片”。持續完善品牌培育發展機制,將漢風唐韻等文化元素和兵馬俑、大雁塔等文化符號融入到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中,不斷提升西安品牌的辨識度與影響力。謝謝。
[2025-08-26 15:25]
[衡付廣] 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為了更加生動地展示陜西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成效,陜西方面在發布廳外專門布置了相關展板和視頻展示,并安排了工作人員現場講解,歡迎大家移步參觀。謝謝各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參與,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5-08-26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