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京津冀檢察機關建立“三必”機制,跨區域全鏈條打擊知識產權犯罪
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之一,京津冀承載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使命。京津冀協同發展,離不開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近年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跨區域化、鏈條化、隱蔽化特征日趨明顯,不法分子跨區域實施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影響著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團隊負責人劉麗娜介紹,對此,京津冀檢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會簽系列工作意見、形成“三必”機制等舉措,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做法入選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三批典型案例,也是全國檢察系統此次唯一入選的典型案例。
“自2016年3月以來,我們會簽了《京津冀檢察機關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強化網絡綜合治理 維護金融安全跨區域協作的工作意見》《京津冀檢察機關移送涉侵犯知識產權案件法律監督線索工作指引(試行)》等系列文件,靶向治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高發、產業化趨勢明顯、復雜性專業性增強等突出問題?!焙颖笔∪嗣駲z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郭利戰介紹。
“三必”機制,是指京津冀三地檢察機關在辦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時,必須審查京津冀上下游犯罪線索情況并于審查報告中載明;需要移送至異地的,必須將線索報送至省級檢察院并依法移送;線索的接收院必須認真核查并及時反饋結果,從而完善京津冀案件線索移送、管轄協商、信息互查、協助告知等聯動機制,形成三地一體化打擊合力。
“該機制提升了線索發現能力,健全了線索移送辦理機制,完善了線索管理評價機制?!碧旖蚴腥嗣駲z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陶然表示。“三必”機制建立以來,三地累計促成協同辦案322起,354人被成功起訴,三地共有51名流竄犯罪分子被追訴判罪。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某行業領軍企業面向京津冀擴大布局之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物流、交通“極速達”優勢,竊取核心技術秘密、假冒企業商標。對此,門頭溝區人民檢察院商請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檢察院協助調查取證,最終成功指控犯罪,從而保障該企業在天津順利研建了高速加工中心,保障了其河北廊坊子公司的經濟效益。
此前,天津、河北等地出現大量某知名品牌鋼管的假冒產品,導致正品反而無人問津。天津市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為權利人挽回損失2655萬余元。同時,天津市檢察機關制發檢察建議,通過河北省檢察機關轉送當地行政機關,攜手推進社會治理,有效凈化京津冀鋼管、腳手架行業市場環境。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知識產權保護源頭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更廣泛地發揮“三必”機制作用,京津冀檢察機關創設全鏈條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法律監督模型,通過整合內部辦案數據、市民投訴熱線數據,對涉京津冀侵權假冒產業鏈做數據畫像,深挖徹查漏罪漏犯和違法行為,協同推動犯罪依法治理。該模型創建以來,檢察機關累計對500余起案件進行漏罪漏犯數字畫像,智能篩選跨區域犯罪線索,推動全鏈條打擊上下游犯罪。
例如,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案件中,依托上述法律監督模型,檢察機關提煉出網絡售假犯罪行為所映射出的網絡售假“人貨分離”“代發貨”等特征,通過對數據集信息的研判分析,鎖定跨區域制假窩點和售假窩點,實現對直播售假、倉儲物流、加工生產、商標標識印刷的全鏈條打擊。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京津冀檢察機關將持續推動完善三地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助力跨區域社會治理;圍繞京津冀產業一體化發展,助力完善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之治;強化科技賦能,為發現跨區域深層次法律監督問題形成合力,深化數據模型共建共用,推進檢察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區域檢察聯動協同治理效能。(記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