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協江蘇中心突出服務國家創新體系,面向長三角地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動對接、持續跟蹤,因地制宜創新服務模式,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貫穿科技創新全過程,促進專利轉化運用,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整體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模式加速涌現。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作為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在推動科技創新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著重要保障作用。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以下簡稱審協江蘇中心)秉承“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理念,突出服務國家創新體系,面向長三角地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動對接、持續跟蹤,因地制宜地創新服務模式,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貫穿科技創新全過程,促進專利轉化運用,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組建專班服務國家實驗室
國家實驗室承擔著我國突破原創性基礎研究、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的重任,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審協江蘇中心以人才交流為紐帶,組建專班全力支持國家實驗室工作,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在實驗室創新體系建設工作推進中,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深度融入創新活動全過程的保障機制。其強化在科研立項、成果發布、學術交流等工作中的知識產權管理與風險防控,推動形成與科技創新相匹配的知識產權戰略布局。
國家實驗室的項目布局聚焦國家最緊迫的需求。專利導航在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增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審協江蘇中心作為首批“國家級專利導航工程支撐服務機構”,建立與國家實驗室重點科研任務相適應的專利導航工作機制,在重大項目立項階段,開展以專利數據為核心、深入融合各類數據資源的專利導航,全景式分析技術創新方向、競爭格局,為科研團隊優化研發路徑、提升研發起點提供有效指引,為科研攻關保駕護航。
同時,審協江蘇中心與國家實驗室合作開展課題研究,聚焦關鍵領域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全面分析國內外科技、產業及政策動態,形成一系列具有理論創新價值和實踐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的聯動效應,為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有力支撐。
高質量建設“院士知識產權服務站”
院士是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著引領作用。
審協江蘇中心加強與科技部門工作的協同聯動。2023年2月,審協江蘇中心與蘇州市科技局聯合成立長三角首家“院士知識產權服務站”。聚焦院士團隊實際需求,審協江蘇中心組建材料、化學、電學、光電、醫藥五支專家團隊,提供一對一、全鏈條、一站式服務,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與應用。
審協江蘇中心突出務求實效,由五支專家團隊深入開展需求調研,精準鎖定服務需求,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在與某院士團隊的座談交流中,發現其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突破成果,并且正在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針對這一現狀,專家團隊結合院士團隊的研究進展,梳理專利保護現狀,開展相關領域專利信息分析,幫助院士團隊更深入了解該領域專利保護態勢、產業發展趨勢。為院士團隊“量身定制”相應領域的知識產權系列課程,有效提升了科研人員的專利保護、運用意識和能力。通過逐家走訪,審協江蘇中心解答個性問題,切實解決科研人員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知識產權難題。
自“院士知識產權工作站”成立以來,審協江蘇中心累計開展現場服務近20場,提供各類專利分析報告6份,切實為院士團隊“排憂解難”。
服務高校科研機構,促進專利轉化運用
高校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專利研發的引領者,也是專利轉化運用的主要供給側。審協江蘇中心深入貫徹落實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行政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合作的新模式。
審協江蘇中心充分發揮“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重要網點”的作用,強化優質高效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對接,為重點高校開展存量專利質量梳理盤點,并以盤點出的高價值專利為基礎,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趨勢、技術發展脈絡和專利保護態勢,為高校科研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進行政策解讀、實務培訓,助力其準確把握專利轉化運用市場前景和潛在風險,提升專利轉化運用能力。
在2024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審協江蘇中心還推出一系列“知識產權進高校”活動,與中國藥科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融合,把課堂“搬進”高校,增強高校師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共同培育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
推進“產才對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作為國家戰略力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型骨干企業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1年4月,審協江蘇中心聯合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啟動“知識產權助力產業強鏈”產才對接行動,行動聚焦江蘇省21家重大創新主體知識產權需求,推動審協江蘇中心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與江蘇省重點產業進行精準對接、深度對接、長效對接。行動中,審協江蘇中心高標準組建專家團隊,通過調查問卷、調研走訪和專題座談等多種方式,精準摸底“把脈”,找準難點、痛點,高效對接服務需求。截至2023年底,首輪產才對接行動累計開展對接服務260余次,提供咨詢180余次,形成分析報告70余份,專題培訓45場,實現了知識產權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多鏈融合”,助力江蘇省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2023年 9月,為進一步滿足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要求,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審協江蘇中心會同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啟動了第二輪產才對接行動,服務對象拓寬至江蘇省內八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服務覆蓋面更廣、服務聚集度更高,進一步促進江蘇省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和新興產業建鏈。
強化全鏈條、高質量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既是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效能、運用效益的內在需要,也是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審協江蘇中心將按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部署要求,堅持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對標更高標準和更好水平,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效能,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