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企業是專利轉化運用鏈條上不可或缺的兩個主體,一個代表著科研探索,一個代表著產業需求,需要碰撞才能擦出火花。
建立“現金+股權”的混合轉化模式、構建“四位一體”工作體系、組建“銀齡計劃”專家咨詢團隊、校地聯合成立“飛地孵化器”……中南大學不斷創新專利轉化舉措,積極與企業、市場對接,在“愿意轉、轉得順”上下功夫,推動“科研之花”結出“產業碩果”,探索出了專利轉化運用的“中南模式”。自2020年以來,中南大學1071件專利實現轉化,合同金額超21.79億元;依托專利成果在湖南合作成立企業上千家,其中8家企業成功上市。
“愿意轉”:作價入股釋放紅利
技術好不好,專利價值高不高,關鍵在轉化運用。中南大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多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擁有豐富的專利資源,不愁“有的轉、有權轉”。
如何讓這些專利釋放更大的價值?作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中南大學一直在打通專利轉化運用堵點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早在2000年,中南大學就明確將科技成果轉讓(許可)獲得凈收入或技術入股所得股份的70%,獎勵給科研人員。2014年,《中南大學技術成果股權及權益分配規定》出臺,中南大學開始探索“現金+股權”的混合轉化模式,通過引入資本,以技術入股方式成立公司開展高價值專利轉化,構建起“專利+資本+平臺”的合作機制。“這讓科研人員既獲得了真金白銀的現實收益,又通過股權激勵獲得企業的長期收益。對受讓企業來說,既減輕了其支付較大數額轉讓費用的壓力,又將科研人員切身利益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有利于企業的創新發展。”中南大學科技園及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主任伍曉贊介紹。
材料在航天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科研人員不斷探索、創新攻關,努力實現航天特種材料的技術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院教授鐘掘帶領團隊攻克了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鋁合金超大構件制造重大技術難題,成功研制出十米級運載火箭貯箱整體過渡環、箱底瓜瓣、端框等高性能構件,相關研究成果形成了“航天用超大型鋁合金材料與構件制造”高價值專利組合。
2019年,中南大學圍繞“航天用超大型鋁合金材料與構件制造”項目,與湖南高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湖南中創空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創空天),以6件高價值專利作價2億元入股中創空天,并獎勵鐘掘院士團隊14%的股份。4年來,中創空天實現營銷收入跨越式增長,2023年營業收入達12.09億元。
“專利轉化不是一錘子買賣,專利項目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需要科研人員全程跟進,及時解決新問題,滿足市場新需求。作價入股的模式能夠很好地調動科研人員轉化的積極性,讓科研人員與企業聯系更緊密了,也讓科研人員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院院長易幼平表示。
中南大學通過優化專利轉化流程,建立起符合學校特點的成果轉化制度體系,把專利轉化運用的紅利切實落在科研人員身上,一步步破解高校科研人員“不敢轉、不愿轉”的藩籬。
“轉得順”:供需對接“雙向奔赴”
連日來,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副教授彭元東帶領團隊潛心攻關高頻用、高性能金屬磁粉芯絕緣包覆技術。該技術主要應用在5G基站、新能源充電樁等產品上,可大幅降低充電過程中的損耗,提高應用場景中的能量轉化效率。“我們現在能夠心無旁騖地開展科研工作離不開津市(長沙)飛地孵化器的支持。”彭元東介紹,該孵化器為科研團隊提供了資金、場地等方面的幫助。
200多公里外,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高新區的湖南天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卜立霞的心里也有了底:“津市(長沙)飛地孵化器讓我們了解到彭元東教授正在研究的項目與公司的主打產品合金軟磁相契合,特別期待彭元東教授的科技成果在我們公司轉化落地。”
他們口中的“津市(長沙)飛地孵化器”正是中南大學與津市市人民政府“雙向奔赴”的結果。“津市(長沙)飛地孵化器相當于在有‘鳳’的地方筑起了‘巢’,成果在中南大學孵化,產業在津市落地,讓更多成果在津市開花結果。”伍曉贊進一步解釋,打造飛地孵化器可以推動一批批專利項目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加快轉化運用,實現校地資源互補。
近年來,中南大學探索建立“飛地孵化器+飛地產業園”的“雙飛”模式,已經與萍鄉、津市、湘陰等地合作建立了“飛地孵化器”,正在與湘潭市、岳陽市等地探索建立“飛地產業園”,擴大轉化半徑,從而提高轉化效率。
專利轉化“轉得順”少不了專業的知識產權團隊運營。2018年,中南大學與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聯合成立中南大學科技園運營公司,組建專業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團隊。依托這支專業的團隊,中南大學建立了“綜合管理+戰略研究+轉化運營+信息服務”四位一體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打造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機制,對學校專利轉化項目實行“動態跟蹤、清單管理”,全程參與項目的方案論證、價值評估、協議起草、項目落地等過程。
為了促進高價值專利和需求的精準對接,中南大學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團隊打造了“知中南 創未來”品牌路演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多途徑發布科技成果,還定期舉辦項目推介會、專場對接會、路演會、發布會等。“我們甘為‘配角’,做嫁衣,目的就是讓更多專利從‘書架’走向‘貨架’。”伍曉贊的話道出了團隊心聲。
值得一提的是,中南大學還面向全校熱愛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工作的退休教授,組建銀齡教師專家咨詢團隊,為學校專利轉化咨詢論證工作注入“銀齡智慧”。
《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方案》相繼出臺后,中南大學錨定任務目標抓緊部署,于今年3月27日率先完成全校1.3萬余件存量專利盤點工作。“學校將以盤點工作為契機,實施精準有力、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存量專利轉化運用戰略,加快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專利創造和運用機制,促進學校專利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伍曉贊說。(記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