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扎實推進“減證便民”各項重點工作,持續提升知識產權領域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企業和群眾辦事效率顯著提高,創新動力和活力不斷釋放。
一、清理證明減材料。以便利申請人為原則,全面清理取消沒有法律法規設定依據的、非知識產權業務辦理和監管要求所必須的、可以通過網絡核查或告知承諾等方式替代的,以及知識產權局可以自主核驗或自行獲取的證明事項30余個,例如,申請人辦理專利分案申請時,不再要求提交專利分案原申請文件副本,改為通過部門內部核查;申請人辦理商標使用許可備案時,不再要求提交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累計減少專利、商標領域申請人提交證明材料約2900萬份。發布知識產權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全面清晰指引,并逐項明確各環節需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材料,確保政務服務事項與證明事項銜接一致。
二、告知承諾壓時限。有針對性選取與企業和群眾創新活動密切相關、使用頻次高的證明事項,精準推行告知承諾制。截至目前,已實現在專利商標質押登記、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許可審批中,推行告知承諾辦理,切實簡化辦理程序。與推行告知承諾前相比,專利質押登記紙件辦理時間由7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電子化辦理進一步壓縮至1—2個工作日;商標質押登記辦理時間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許可審批時間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疫情期間,探索開展告知承諾辦理專利費用減繳,并會同稅務總局開展專利費減申請人納稅信息核驗,強化告知承諾事中事后監管。制定印發《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信用管理規定》,明確將承諾不實或未履行承諾的行為列為失信行為,推動管理模式從“嚴進寬管”到“寬進嚴管”轉變。
三、數字賦能降成本。2022年起,全面推行專利、商標電子證書,分階段取消紙質證書發放,實現從申請到授權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服務。發布專利證書、商標證書、專利代理師資格證等5種電子證照標準,加快推動在更大領域和更多場景以電子證照替代實體證照。2023年1月,上線專利業務辦理系統,實現統一身份認證和業務集成化辦理,申請人登錄該系統即可在線辦理專利全流程業務,大幅減少辦事環節。
四、信息共享增效能。不斷完善政務數據共享機制,通過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共享專利授權、商標注冊等8種知識產權數據和2種電子證照信息,允許跨部門網上共享核驗,以行政機關工作效能提升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速賦能。在阿里巴巴、京東等開展電商平臺專利權評價報告共享試點,累計共享核驗評價報告9萬余份,支撐平臺企業及時處置權利備案爭議和糾紛1500余件,以“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在國務院客戶端上線“知識產權”主題服務專欄,實現專利公布公告、商標公告、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等信息“掌上查”,不斷拓展知識產權數據獲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