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強化公共服務職能,以“全鏈條服務、服務全鏈條”為理念,著力推進政策普惠公平、服務普惠可及、數據普惠開放,促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覆蓋更廣、效能更高、質量更好、體驗更優,讓想創新的人有公開便捷的路徑找到公共服務,讓能創新的人有公平均等的機會享受到公共服務的政策紅利,社會公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一、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強化公共服務體系的統籌推進,立體化、多層次廣泛調動系統內和社會化機構的積極性,基本形成以省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為節點,以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為重要網點的覆蓋全國、疏密有致、門類多樣、多元參與、層級有序、主次分明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國家級重要服務網點達到423家,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48.6%,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的公共服務基礎網絡基本形成。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春等9個城市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建設試點,探索提高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的最優實踐路徑,為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可及提供借鑒參考。
二、分層分類的知識產權數據信息供給更加多樣。自2014年開放專利基礎數據以來,陸續于2018、2021、2023年開放了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和地理標志基礎數據,累計數據開放種類增加至59種,基本實現了知識產權基礎數據的應開放盡開放。同時,面向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以及首批試點的具有知識產權數據加工處理及分析利用能力的市場主體,免費提供標準化數據。面向電商平臺開展專利權評價報告共享試點,助力平臺和商家提升知識產權備案維權的效率。整合優化知識產權數據服務系統,正式上線運行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公共服務系統,數據下載帶寬從200M提升至800M,著重優化數據供給方式,大幅提升數據下載速度,數據供給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共享8種知識產權數據和2種電子證照信息,推動知識產權數據跨部委跨行業互聯共享,使知識產權數據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到有效利用,更好發揮知識產權數據的戰略價值。
三、智慧便捷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堅持“智慧高效”的工作目標,加快對信息化服務系統進行整合、優化、升級,推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多元化、服務智能化。目前,基本形成以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為樞紐,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外觀設計專利檢索公共服務系統、重點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公共服務系統、歐盟商標查詢系統等為主要載體的“1+N”信息公共服務產品組合。在國家重點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人工智能等18個專利專題數據庫,積極助力產業創新發展。同時,全國27個省(區、市)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向創新創業主體提供特色化、差異化的公共服務。各級各類智能便捷、功能豐富的公共服務產品,已成為創新創業主體“找得到、學得會、用得好”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