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秘書長 謝小勇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是知識產權全鏈條的基礎性保障性環節,推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的落地實施離不開標準的有效支持。標準可以將規范化的經驗轉化為“通用語言”,促進更大范圍的協同協作,在規范社會治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肩負重要職責。要充分發揮標準在推進實現知識產權政策普惠公平、服務普惠可及、數據普惠開放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擴大有效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擴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覆蓋領域,提升可及性和便利性。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圍繞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建設工作部署了多項任務,散見于其主要任務中并明確了任務分工,需要我們深刻認識其重要意義,全面準確把握任務要求,整體推進落到實處。
標準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加強標準化建設是立足新發展階段,促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更加便民利民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是政府職能走向“公共服務型政府”后才發展起來的。2018年政府機構改革后,中央在重新組建的國家知識產權局中設立了公共服務司,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職能進一步明確和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框架結構基本完成,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一系列解決社會公眾和創新主體關切的原創性、特色化改革舉措先后出臺并取得明顯成效。
與此同時,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還存在著服務產品趨同、服務資源分散、基礎設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問題。新發展階段,面對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的新形勢新要求,必須加快建設相關標準,以標準化的手段提煉匯總各骨干節點、重要網點的先進經驗并推廣至一般網點和地市級服務機構,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務機構布局,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均等化。
加強標準化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更加智慧便捷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強調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要將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建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充分發揮標準在促進數據共享、信息傳播中的作用。在數據共享上,通過標準規則的制定,推動不同主體、不同區域和不同產業在數據處理、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統一協同,促進數字信息資源的關聯共享。在信息傳播上,通過標準進一步規范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標準化建設,推進網絡安全保障和服務智能化建設,實現各級各類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加強標準化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知識產權支撐科技自立自強作用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依據本國發展實際和科學技術演進規律所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在知識產權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標準的聯通與支撐作用;圍繞知識產權服務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補足標準短板,促進服務鏈與保護、運用相關標準的有效銜接;圍繞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產品,充分聽取服務機構等供給方和創新主體、社會公眾等需求方對于標準制修訂、實施的意見,不斷升級和調整優化相關標準;圍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需求,深入推進標準、專利與技術的聯合共生、協同共創,為破解“卡脖子”問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儲備和競爭力提供支撐。
正確把握標準化建設的任務部署
《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需要強化標準支撐的關鍵環節,包括政策公平、數據共享兩個方面,集中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范圍、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管理和知識產權數據的標準化三個環節。
其中,政策公平方面主要集中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范圍和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管理兩個環節。《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推廣應用《知識產權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目標在于統一規范專利、商標、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注冊等相關業務辦理;要支持地方制定發布知識產權行政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目標在于實現同標準受理、無差異辦理;要制定發布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重要網點共性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鼓勵支持發布個性化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在數據方面,知識產權數據的標準化是主要環節。《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建立知識產權數據清單供給模式,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標準化數據的供給力度。
《實施方案》明確指出推進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的主要抓手,即推進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其目標在于以城市為單位實現公共服務標準統一、線上線下服務協同、數據信息互聯共享、區域公共服務發展平衡,更好滿足創新發展需要和社會公眾需求。今年7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春、杭州、長沙、昆明、蘇州9個城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已啟動試點。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國將建成30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
《實施方案》明晰了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的應用領域,即面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面向新領域新業態、面向區域重點產業、面向鄉村振興、面向西部地區幫扶。
在面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知識產權服務中,要積極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的互動發展,積極開展技術標準與專利的協同協作,做好標準制定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要加大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標準化數據供給力度,推進相關專題數據庫的共建共享。實施知識產權助力重點產業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助推相關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在鄉村振興的地理標志興農、商標品牌富農、專利技術強農的服務中,服務標準也是促進典型經驗在更大范圍推廣應用的良好載體。同樣,標準也是推進東西部地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之間、公共服務機構之間形成“共同語言”,促進協同協作的重要舉措。
更好推進標準建設的對策建議
為更好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建設,促進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筆者認為,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予以發力。
一是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的頂層設計。在準確判斷國內外形勢新特點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總體框架,謀劃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標準建設工作。研究制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建設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舉措和實施藍圖。堅持創新引領、需求導向、體系銜接、開放融合和質量效益的原則,統一規范各項服務,促進各類工作協同,各類信息互聯共享。
二是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的供給體系。一方面,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持續優化標準創新環境,豐富標準供給形式,拓寬應用領域,及時覆蓋新產業新業態標準,以標準化賦能產品規范化和服務機構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加強與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社會團體的合作協作,推進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充分發揮市場在標準制修訂及應用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的保障體系,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向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制修訂和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