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 芮文彪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出臺,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切實舉措,為高標準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提供了具體的“作戰圖”,對地方推動實現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覆蓋更廣、效能更高、服務更好、體驗更優,提供了根本指引、指明了努力方向。
《實施方案》強調要促進服務鏈與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將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專業化作為重要任務,充分體現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在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中的基礎支撐作用。對此,我們要深刻認識把握,認真推進落實。
人才是實施普惠工程的“第一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知識產權人才是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全面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的戰略支撐。《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和《知識產權人才“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工作的一系列任務要求,提出要“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和政策保障”“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支理工、管理、法律等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高素質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隊伍”“加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培養力度,推動知識產權服務達到新水平”,這些都指引著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
近年來,隨著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優化,人才持續涌現。但是,對標創新發展要求和創新主體需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仍然面臨規模數量不足、配置結構不優、專業能力不強等問題。特別是,一些基層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人員流動性較大,服務能力和質量相對薄弱,尚不能完全滿足服務需求。
《實施方案》提出“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專業化”這一主要任務,找準了當前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切中了要害,是主動應對需求挑戰、補齊短板問題的針對性舉措。在促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主體多元化、供給均等化、領域多樣化、支撐數字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瞄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切實強化“全鏈條”人才支撐。
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人才專業化
知識產權內涵豐富、專業性強。這決定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不同于一般的服務人才,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支撐。《實施方案》圍繞促進“人才專業化”,明確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著重體現了“三個突出”。
一是突出“體系化”完善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圍繞建設一支具備理工、管理、法律等學科背景的復合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隊伍,聚焦管理、激勵、引才等關鍵環節,從機制層面明確了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其中,探索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認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TISC員工證書試點項目等創新舉措,有利于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評價標準,更好體現人才價值,引導提升人才質量。
二是突出“職業化”拓展成長平臺。《實施方案》以育才用才為關鍵,提出要暢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培養、評價和成長的職業化通道,明確了信息利用、窗口服務等重點領域的人才培養要求和載體,有利于指導地方用好知識產權教學培訓案例等資源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專利檢索分析大賽等平臺,更好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基本素養和能力水平。
三是突出“生態化”營造發展環境。《實施方案》提出要強化知識產權知識普及教育,充分利用世界知識產權日等重大活動,強化知識產權政策宣傳、學術交流、業務知識普及教育。以社會公眾、高校學生為關鍵受眾的普及教育,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的職業認同和社會尊崇,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環境,吸引更多專業化人才加入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隊伍。
全力打造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新高地
下一步,上海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方案》,加快打造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專業化人才隊伍,為上海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和國際知識產權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進一步強化政策引領。2022年3月,為貫徹《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印發了《關于加強上海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培養,著力形成分級分類的公共服務人才梯隊培養模式,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角度的培訓網絡,建立公共服務人才庫。面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新形勢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的新要求,上海將以《加快建設上海高水平知識產權人才高地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的制定出臺為抓手,推出更多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培養、引進、評價、管理的工作措施,加快形成一支能力出眾、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人才隊伍。
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健全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是促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保障。上海將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進一步暢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對標公共服務發展目標高起點做好職業定位,吸引具有理工、管理、法律、經濟等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從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一方面,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部署,探索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認證,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TISC員工證書試點項目。另一方面,進一步構建符合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職業特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優化高級知識產權師評審標準,分類設置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信息分析人員、預審人員、研究人員等評價指標。同時,加強綜合施策,引導和鼓勵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從業人員參加專利代理師考試和知識產權師職稱考試及評審。
進一步豐富工作載體。公共服務機構和項目是加快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上海加快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和項目實施,先后設立了上海商標審協中心、浦東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奉賢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等功能性機構,持續深化市區兩級知識產權綜合性窗口建設,逐步構建了由市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和6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7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6家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14家市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共同組成信息服務網絡,有力推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規模不斷擴大、能力顯著提升。下一步,上海將進一步發揮各類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更大力度實施一批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糾紛調解等扶持項目,積極打造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蓄水池”。
進一步促進能力提升。近年來,上海持續優化知識產權人才培訓體系,為包括公共服務人才在內的各類知識產權人才搭建更新知識、提升能力的平臺。目前,上海已設立市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14家,每年實施一批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主題培訓項目,2022年組織開展線上、線下45個項目的培訓,參訓學員近6000人次。同時,堅持以賽促訓,以賽促用,積極組織動員在滬機構參與首屆全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專利檢索分析大賽,全市共有24家機構48名選手參賽,其中3名選手獲一等獎、1名獲二等獎、3名獲三等獎,成績全國領先。下一步,上海將多渠道、多層次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培養培訓,聚焦公共服務工作要求,優化培訓課程、培訓教材和培訓師資,積極參與全國大賽,為公共服務人才提供更好的“練兵場”。
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是踐行“人民至上”理念、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上海將按照《實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切實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效能,加快促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專業化,全力以赴促進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