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運用是打通知識產權全鏈條的重要一環,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促進著知識產權價值實現。《“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下稱《規劃》)進一步對該項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提高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成效,支撐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作為知識產權運用的主要實踐者,企業界人士對此有著切身體會。近日,就如何抓落實、強運用,本報記者采訪了一批創新型企業代表,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心聲。
轉化運用有方向
《規劃》明確了到2025年知識產權運用取得新成效的主要目標,并從推進國有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優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知識產權運用關鍵是要做好‘上、中、下’三個環節:‘上’即加強知識產權運用頂層設計;‘中’即健全知識產權運用體制機制;‘下’即知識產權有效推進實施。解決好知識產權供給側關鍵堵點,知識產權流轉才能更加順暢,知識產權轉化效益也會顯著提高。”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奇瑞公司)法律和知識產權部知識產權總監李永杰表示。
自2017年開始,奇瑞公司大力開展知識產權運營工作,在橫向上牽頭建立蕪湖皖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縱向上牽頭成立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知識產權聯盟,讓專利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實現供需適配和要素流動。李永杰對《規劃》提出的“優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十分認同。“我認為,當前知識產權運營的關鍵是加大專利供給側改革和保障中間環節暢通,尤其是進一步釋放擁有大量專利的科研院所的體制機制活力。建設綜合性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和平臺,以更加專業和專注的服務模式促進專利轉移轉化,推動知識產權運營事業發展。”
專利導航指引企業將專利與技術、產業、經濟緊密融合。《規劃》要求,引導建立產業專利導航決策機制。《規劃》設立專利導航工程,從完善專利導航工作體系和深化運用模式上進一步升級。
“《規劃》打出了一套推進專利導航工作的‘組合拳’,將極大促進產業核心技術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中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謝書鴻表示,該集團制定了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廣泛推行重大項目專利導航工作機制,不斷加強專利工作對集團研發、投資活動的協同和支撐。
中小企業有抓手
科技型中小企業為經濟發展釋放著活力,成都阿爾剛雷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5年前,該公司憑借其在絕緣連電領域的50件專利,獲得成都市郫都區知識產權轉化平臺提供的6000萬元股權投資,為發展注入資金動力。
如今,《規劃》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更進一步。《規劃》設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專欄,具體舉措包括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開展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試點工作,發揮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和運營基金作用,促進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轉移轉化;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豐富金融產品供給,加大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支持力度等。
作為獲得知識產權轉化平臺股權投資的受益方,阿爾剛雷董事長兼總經理周剛說:“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運營都需要大量資金。《規劃》正是精準看到了中小企業的訴求,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加大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支持力度。這一舉措無疑是給握有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但缺少流動資金的中小企業一劑‘強心針’,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讓其有機會更快發展,推動‘知產’變‘資產’。”
價值實現有保障
如何讓知識產權市場價值進一步凸顯?《規劃》從運用層面提出多項方案。
謝書鴻以中天科技集團的實踐舉例。該集團積極探索“產學研服”協同機制,集團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合作高校院所組成團隊,根據技術、專利調研成果進行聯合評估、集體決策,對有發展前景的技術課題組建協同攻關團隊,研發成果由中天科技實施技術應用和成果轉化。借助這樣的“產學研服”深度合作模式,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在超強抗彎曲光纖預制棒、多模光纖、先進高純石英材料等核心產品上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布局數十件專利申請,形成了多個高價值專利組合,支撐了核心產品國內外市場的全面拓展。
“《規劃》要求的‘促進產業知識產權協同運用’有利于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知識產權深度合作,引導開展訂單式研發和投放式創新等舉措將促進運用層面的產學研合作,促進專利價值的提升。”他表示。
《規劃》中的商標品牌建設工程同樣被企業所關注。周剛告訴記者,阿爾剛雷未來將在品牌建設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斷增強品牌意識,制定品牌發展戰略,構建品牌管理體系。“我們也將在安全用電領域通過完善絕緣連電標準、推廣絕緣連電知識等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絕緣連電產業競爭力。”
強轉化、促運用。眾多企業合力落實,知識產權創造的經濟價值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力。(記者 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