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編制本年度報告。本年度報告由總體情況、主動公開情況、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情況、依申請公開情況、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主要工作七部分組成。本年度報告所列數據統計期限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 一、總體情況 2017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的通知》(國辦發〔2016〕80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下稱《條例》),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7〕24號)為指導,制定了我局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進一步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的公開(以下統稱“五公開”),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不斷加強政府網站等公開平臺建設。 (一)推進決策公開 對于涉及社會公眾利益或存在較大意見分歧的重要決策事項,在決策前通過政務微信公眾號、中國知識產權報等局外公開平臺,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的主要內容、背景、依據等,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擴大公眾參與度。2017年,圍繞專利法第四次全面修改工作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多次召集社會各界人員參加座談會,充分征求權利人、立法機關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并深入企業進行專題調研,對反映普遍的專利行政執法、侵權懲處力度和明確縣級專利執法權等問題進行深入調研。 (二)推進執行公開 采取多種形式并結合實際持續推進重大決策的執行全過程公開。2017年,將涉及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實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等任務列入2017年黨組工作要點和黨組重點工作,與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決策部署、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件、《政府工作報告》分工落實等任務一并建立臺賬,細化落實舉措,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限要求,做好日常進展跟蹤,按月通報領導同志批示件、黨組重點工作、專項督查等各類督查事項進展情況,按季度通報黨組工作要點進展情況。 (三)推進管理公開 采取多項措施,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督管理制度。2017年,針對情節嚴重的“掛證”行為做出嚴厲的行政處罰,撤銷騙取機構設立行政許可的有關專利代理機構注冊證,吊銷相關人員專利代理人資格證書,并將納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專利代理機構信息在網上公布。公眾可以通過門戶網站專利代理管理系統,隨時查詢納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專利代理機構信息。此外還在《中國知識產權報》開辟專利代理管理工作專版,持續公開專利代理“掛證”集中整治等專項工作。 及時更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代理行政執法人員名錄庫和專利代理機構、專利代理人(檢查對象)名錄庫,督促各地方知識產權局嚴格按照《隨機抽查工作細則》開展行業監管工作。 積極推動具有專利行政執法職責的各地方知識產權局依法公開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假冒案件信息和認定侵權事實成立、作出處理決定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信息,督促各地方局通過本單位政府網站、公告欄、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予以公開。定期對全國專利行政執法案件信息公開工作開展督導檢查,同時,把案件公開工作情況納入年度執法維權工作績效考核。2017年,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公開有關案件信息共計2736件,其中專利糾紛案件170件,假冒專利案件2566件,案件信息按月統計并在門戶網站公布。 (四)推進服務公開 2017年,繼續將專利代理相關行政許可事項業務全部實現網上辦理。編制或更新行政許可、專利審批事務以及專利文獻等服務指南,并及時在門戶網站公布,內容涵蓋代理人資格認定、代理機構設立審批、專利申請受理和審批、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審批、強制許可審批、質押登記備案、復審和無效審批等主要業務,力求為公眾辦事提供詳盡的信息。此外,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的報名、成績查詢和證書申請等業務也已在幾年前就全部實現網上在線辦理。 進一步簡化優先審查請求程序,完善專利申請優先審查管理辦法,完善后的新辦法于2017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辦法中把三種專利申請以及復審無效均納入優先審查范圍,取消優先審查的檢索報告。新辦法發布后,通過我局網站、政務微信公眾號、報紙雜志、現場宣講、遠程視頻宣講等方式開展了多輪次、多受眾的廣泛宣傳推廣,讓更多的創新主體知曉該制度所帶來的便利。 (五)推進結果公開 2017年,聯合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個部門單位共同印發《關于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知發協字〔2017〕20號),并同步在局政府網站和《中國知識產權報》發布解讀文章。同時,通過《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工作簡報》報送國務院領導、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地方人民政府等。 建立了“三有三督、兩評一用”督查機制,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檢查、年底有驗收,既督方案、又督進度、更督效果,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用好考核結果。 (六)加強解讀和回應 大力加強政策解讀,在政府網站相應欄目中發布了多篇政策解讀文章,對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和《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都進行了系列解讀。 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政府網站“局領導信箱”欄目里新增設了“回復選登”功能,每季度將有代表性的公眾留言和答復意見發布在該欄目下的“回復選登”中,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方便公眾瀏覽閱讀。 (七)加強政務公開平臺建設 充分發揮政府網站尤其是門戶網站作為信息公開第一平臺作用,按照國務院印發的《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通知》(國辦發[2017]47號)要求,以問題為導向,以利企便民為目標,切實加強內容建設,做好欄目調整和規劃,使政府網站更好地發揮應有的功能。 一是分工明確定職責。按照《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要求區分主管、主辦、承辦單位的職責,具體就是:辦公室作為局政府網站的主管部門,負責對政府網站進行統籌規劃和監督考核;主辦單位負責自身政府網站的建設規劃和組織保障;其他專門機構作為承辦單位接受主辦單位的委托,具體落實主辦單位的相關要求。 二是開辦關停有規矩。嚴格遵守政府網站的流程要求,印發《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關于加強網站等網絡公開平臺管理的通知》,細化政府網站開辦關停的流程,強調網站新開設、整合上移、臨時下線等均要照章辦理,按程序報批,避免開辦關停隨意問題。為適應新媒體迅速發展亟需規范管理的現狀,將管理對象由政府網站擴大到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政務客戶端等網絡平臺。 三是依規有序抓抽查。做到面廣全覆蓋,加強政府網站管理,認真執行抽查制度,按季度有步驟地進行抽查,2017年抽查了所有政府網站,實現全覆蓋,其中第三、四季度的抽查比例分別為50%和33%;做到重點反復查,門戶網站年訪問量超十億次,針對關注度高、影響大的特點,將門戶網站列為抽查重點,實行逢檢必查,以查促改,2017年實現每季度抽查,避免出現“四不”問題。 四是加強管理促整合。認真落實有關規定,強化政府網站新建、改版、關停等工作的審批和備案流程,明確網站管理的責任。根據“一網對外、整合共享”的要求和網站管理部門的需要,積極協調有關網站的下線、關停、整合事宜。截至目前,知識產權戰略網已不作為政府網站管理,中國及多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系統已永久下線,中國外觀設計專利智能檢索系統、云專利審查系統、中國專利電子申請網正辦理下線手續,下線網站的有關內容整合至局門戶網站。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二)政府網站 通過政府網站開辦的留言辦理、征集調查、在線訪談等版塊與社會公眾進行互動交流。2017年,留言辦理15167條,平均辦理時間為一天;征集調查收到意見數量197條;在線訪談期數為2期。 此外,通過我局政務服務平臺的各類公共服務系統,社會公眾辦理各項業務的總量達3601719件。 (三)新聞發布會 充分利用新聞發布會、政策吹風會,主動向社會釋放政策信息。例行新聞發布制度逐步健全,局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第一解讀人和責任人”的職責。2017年,共舉辦5場新聞發布會,主要發布的信息包括: “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情況、我局主要工作數據統計情況、2016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評選結果等。 (四)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報 (六)其他公開渠道 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情況 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4]46號)要求,結合我局工作實際,將復文審批與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相結合,并在我局政府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中予以公開,主動接受公眾監督。2017年我局共承辦人大代表建議91件,其中,在我局主辦、分辦的45件人大建議中,確定9件為社會公開,公開率為20%;政協委員提案59件,其中在主辦、分辦的28件政協提案中,確定5件為社會公開,公開率為17.9%。 四、依申請信息公開情況 (二)辦理情況。2017年我局受理的38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均在《條例》規定的時間內辦結。從答復方式來看,通過信函答復26件,電子郵件答復12件。從答復結果來看,結論為公開的有13件,其中告知申請人獲取信息渠道的有5件;部分公開4件;不公開8件;不屬于政府信息或信息不存在10件;需要補充材料3件。 五、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一是進一步健全信息公開主動發布機制。建立健全各部門之間信息公開聯動機制,加強溝通協調,確保發布工作的暢通。 二是繼續對有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進一步加強各部門信息公開聯絡員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的培訓,注重實務操作的精準化培訓,提高培訓的實效。 |